永興:奮力挺進“千億園區”
李秉鈞 鄺成剛 袁華秀
今年來,永興縣將打造“永興樣板”定為一號工程,將海利化工園定為一號項目,從綠色、低碳、循環、高效著力,推進“一千三百”園區產業計劃,確保2022年園區技工貿總收入實現1087億元以上,全力打造千億園區。
突出主特定位,讓園區經濟更顯活力
永興縣委、縣政府對標國際國內先進水平,聘請專家團隊,高標準編制稀貴金屬產業規劃、化工園區總體發展規劃及產業發展規劃,推動海利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調區擴區工作,重點打造稀貴金屬綜合回收利用和精細化工“一主一特”兩大產業格局。預計2022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速10%;完成工業固投277億元,實現增長49%。
該縣以打造“永興樣板”要求,實施六大攻堅行動,鋪排100多個項目,爭取中省補助資金28.5億,發行地方專項債7.81億。不斷加強環保突出問題整治和園區管理提升,確保實現綠色、低碳、循環、高效的世界級稀貴金屬千億產業集群。截至目前,投入5000萬元處理重金屬超標小山塘水16萬余立方,清除底泥1.1萬噸,修建導流溝300余米;拆除原洞口工業區關閉企業廠區17家8萬多平方米;完成園區污水處理廠改造升級和公共區域雨水收集管網建設;投入200多萬元安裝智慧監管系統,對柏林園區、湘陰渡化工片區實施封閉管理。重點支持12家、轉型整合9家、強制退出4家;完成清潔生產審核13家、創建省級綠色工廠2家;5家企業順利通過省工業固廢示范項目驗收;3家企業納入省“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等。
為培優特色,永興以海利為主攻目標,聚力擦亮精品化工園區的化工招牌。推動海利集團完成在永公司注冊,并抓緊調區擴區、加快整治提升,為海利項目及其他化工項目預留空間,著力打造專業化、智能化、綠色化、精品化園區。截至目前,投入2億元,完成化工片區范圍內319戶居民拆遷安置。
突出創新驅動,讓產業發展更具張力
南鉑新材料公司高純釕技術全國領先;騰馳環保實現“近零排放”;金業環保新型巖棉產品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冶煉廢渣資源化水平,使危廢利用率達95%以上,成功申報湖南省100個產品創新強基項目!懊荛]富氧負壓高效熔煉爐”“富氧側吹強化熔煉爐”等新工藝、新設備被工信部納入國家涉重金屬重點行業清潔生產先進適用技術推薦目錄……永興縣一大批科技創新企業引領稀貴金屬產業提質升級。
該縣搶抓“金芙蓉”躍升行動機遇,組建由縣長任組長的幫扶專班,加快晶訊光電上市步伐,已成功報輔,計劃2023年底前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全市首家縣級注冊上市公司。做好上市后備資源開發培育,確定11家上市后備企業,其中晶訊、長隆、金業3家進入省后備資源庫。開展企業“大走訪”,精心篩選優質企業,累計幫扶企業融資18.8億元。并重點推進銀都研究院籌建,深入推動雄風、騰馳、貴研、南鉑、銀盛等企業與高校合作共建。今年來創建省級研發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1家、省級4家、市級7家。
突出延鏈補鏈,讓企業項目更有潛力
永興立足做優產業,開展化工園區招商。嚴格落實化工園區招商“4個3”標準,圍繞海利項目引進上下游關聯企業。目前在談化工企業20多家,今年新引進化工新材料企業7家、合同引資額12.6億元,其中購地建廠企業4家、租賃廠房企業3家。海利硝酸銀、信航科技、昌威新材料等項目順利推進。
此外,立足做強鏈條,開展靠大聯強招商。全縣新增稀貴金屬產業項目25個,其中新引進13個、改擴延7個、續建2個、在建3個。新增砷處理、鋰電池回收企業各1家,填補縣內產業鏈空白。新增稀貴金屬精深加工企業5家,建成鉑族金屬走廊,填補了硝酸銀、銀粉等精深加工領域空白。精選19個“打樣”重點項目,由縣領導對口聯系幫扶,建勛、騰馳項目分獲市項目大會戰一、二季度“紅旗項目”。
該縣立足實際,創新思維,引導現有企業發展產業鏈關聯企業,培育成規工企業。推行一企一策、一企一品,通過招商引資、招商引智、強強聯合、產學研結合等方式擴展延伸產業鏈條,鼓勵產業鏈鏈條企業差異化、精細化、專業化發展。今年前10個月新增規工企業11家,另有8家已報省審核、3家已完成2000萬產值。園區現有規工企業99家,目前營業收入過20億元企業7家、過10億企業14家、過億企業35家。
突出體制改革,讓園區發展更添動力
為激發園區發展活力,該縣推動平臺公司永興銀都集團與第三方合作開發化工園區。與湖南化工研究院共同選商,實現專業化、市場化精準招商。強化產業用地市場化改革,通過政府收回閑置土地1宗18畝,將洞口老園區17家關停企業197畝土地重新納入規劃,開展招商引資予以盤活,引進中創集能在洞口老園區地塊建設鉑、鈀、銠生產線,引導3家低效企業整合轉型、抱團發展。11月底,園區“三類”用地清理任務超額完成。
該縣園區管理劃分4個大組,實行“機關+園區”工作組合模式,將機關工作規整成四大塊劃入四大組,四大園區分別劃入四大組管理,確保特殊時期可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妥善應對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
該縣還實施干部培優計劃,強化日常管理,定期召開工作例會,提升干部凝聚力、戰斗力。